发布时间:2025年06月22日 14:57:00 来源:云南网
6月20日至21日,“百家省级社科学术社团大学习大实践”系列活动之“对策应用组”第二次活动,走入红河州开远市,25家省级社科学术社团,联合高校专家等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实践”。两天活动,调研组与开远市社科联围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共同进行了学习交流,调研了开远市凤凰山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经验及滇越铁路历史文化保护相关成效,并重点就“智惠云岭·草畜一体化实践项目”召开了阶段性成果座谈会与实地调研,为“社科赋能农业现代化”贡献才智。
2024年4月,由云南省再生经济产业开发研究会牵头的11 家省级社科学术社团联合省社科联学会部、开远市委、市人大及开远市社科联,在开远阿得邑村建立了“以草代粮草畜一体化种植养殖实践点”。该项目以大叶蛋白芽为核心作物,将其加工成粉碎物生物发酵饲料,应用于生态猪的无抗养殖,并将粪便转化为有机肥还田,构建完整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体系,努力构建一条降本、提质、助农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据开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施厚光介绍:大叶蛋白芽作为优质饲草,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抗逆性强、蛋白含量丰富等显著优势,是“以草代粮”的理想原料。相比传统粮食饲料,以大叶蛋白芽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生物发酵饲料可减少约30%的粮食用量,有效降低养殖成本。开远市从文山州引入相关专家及技术后迅速进行试验推广,目前各项数据稳定,市场前景良好。
在项目成果座谈会上,云南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思政课程教育基地”“大学生创业创新基地”3个实践点的授牌。各方通过宣传片详细了解项目实施以来的各项成果。项目实施方,红河闰筌农业公司总经理李关平介绍:“我们食用大叶蛋白芽饲料的生猪平均日增重0.9公斤,6个月即可达180公斤出栏。一头养殖180天、毛重182公斤的生猪,扣除成本后纯利润可达839元较传统养殖模式利润提升近2倍。”昆明海关技术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该模式产出的猪肉呈现“肉色鲜红、脂肪分布均匀、大理石纹清晰”等高品质特征,肉质评分达到“较高标准”。
据了解,该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大叶蛋白芽带来的降本增效。这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兼具生长快(日增重显著)、产量高(亩产40吨)、蛋白含量丰富(18种天然氨基酸)等特性,经生物发酵制成饲料后部分替代传统粮食饲料,可直接将养殖饲料成本从每吨4500元降至2800元。此外,红河闰筌农业以“包收保卖+溢价收购”模式,与当地农户建立利益联结:以高于市场价1元每公斤的价格收购生猪,确保每头猪利润不低于300元。目前已有25户村民参与生态猪养殖,试养生猪750头。
在阿得邑村,调研组实地考察了大叶蛋白芽种植、饲料发酵等环节。“以前买饲料成本高,现在公司提供饲料,还兜底收购,一头猪多赚好几百。”阿得邑村养殖户表示:“品质好了,收购价高,咱老百姓实打实受益。”红河州社科联主席吴华昊指出,该模式通过“农民+村集体+企业”的联动,将党建优势、产业优势与经济优势有机结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社科实践开远样本”。
据项目方透露,下一步将在现在100亩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叶蛋白芽种植规模,并引入更多科研技术单位的支持,扎实做好各项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深化“草畜一体化”模式。云南省再生经济产业开发研究会会长杨荣华表示,将持续依托“智惠云岭”智库团队,推动该模式在红河州乃至全省推广,目标是通过3至5年建设,打造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注入更加强劲的动能。
云南网记者 吴沛钊